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烟台市莱山区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莱山区信息科技学科举行“新课标·新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共分为课例展示、课例评课、活动总结三个环节。
刘晓老师执教的《用枚举算法寻找问题多解》这节课以烟台六月樱桃季为话题,为学生创设参观“樱桃大棚”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开展“智能大棚抢修赛”的活动,活动中通过“智能水控”、“智能施肥”、“智能驱虫”三个“抢修任务”层次递进让学生掌握了枚举法的两个核心;通过“智能大棚挑战赛——花式购买营养液”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升华,将本课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中。
(资料图片)
展示课结束后,参与此次研讨的老师们集中进行评议,纷纷发表自己对本堂课的意见和建议。
刘晓老师首先介绍本课的设计思路,结合新课标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的应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体验如何运用Python编程解决问题,得到了工作室成员的一致好评。
永铭中学的杨成菊老师首先在语言科学性、问题的提出方面与大家一起研讨,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针对课程的任务设置及课堂评价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任务的设置方面可适当降低难度,减少重复性内容;课堂监测方面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体现出过程中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
莱山初中的孙学敏老师充分肯定了刘晓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结合中考题型设计学习任务,注重知识点的迁移。建议在评价学生小组活动环节可采用组间互评的方式,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莱山区实验小学万光校区的高春芳老师谈到,教师激励式教育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一块敲门砖。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肯定的语言,在行为上鼓励学生,及时的赞美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相信通过工作室成员的研究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将会出现更多有质量、有温度的课堂。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通过此次教研活动,相信每位信息科技教师都收获颇丰。
实习编辑|宋晓宁
通 讯 员|林丽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