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储希豪)5月20日至5月31日是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近日,“星航少年”2023航天主题社区科普研学活动走进南京中央门街道工人新村社区和湖南路街道云南路社区,带领孩子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知识,并动手装配桌面卫星。
(资料图片)
“小小竹蜻蜓为什么能飞上天?”这个有趣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在云南路社区,江苏科技馆科普教师李云海从竹蜻蜓切入,通过实验演示,解释了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进一步揭示了航天器升空的秘密。“当我们用手旋转竹蜻蜓时,就会有空气的反作用推力而向上飞出,就像直升机一样。”
孩子们对于航天员的印象,是穿着厚厚的航天服,戴着重重的头盔。在动手探究环节,李云海带来了精彩课件《解密出舱航天服》,通过一个个展品和实验,生动地讲述了太空的真实环境和出舱航天服的四层结构。航天员出舱船的航天服为什么很重?又为什么有个大背包和许多管子……李云海也提出了问题,孩子们积极回答,给出了自己的猜想。李云海告诉孩子们,舱外航天服就相当于穿在身上的飞船,不仅可以保护航天员的身体安全,还要为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生存提供保障,大背包可以通风、供氧、供水,控制航天服内的气体环境,保证航天服内的环境舒适。
此外,本次活动还在两个社区举办了《带你了解中国航天史》科普讲座,让孩子了解到中国探索太空之路的历程,并带领大家手工组装桌面卫星。
据悉,本次活动是2023年江苏省“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第35届科普宣传周江苏省科学技术馆专场活动,由南京市鼓楼区科协、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共青团南京市鼓楼区委员会、南京市鼓楼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
今年9月底前,活动将走进南京鼓楼区13个街道。通过科普研学进社区活动,在“问—探—展”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增长航天知识,播下航天梦种子。
江苏省科技馆供图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关键词: